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内容浏览 刊物阅读--2022第08期 正文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作者】郑应康,王东岩,董旭,刘洋,崔乃松,佟丹,张译尹,王帅

【摘要】  目的  通过文献数据整理总结分析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量效和时效相关的针刺参数及规律。方法  对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对量效和时效相关参数逐一提取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和关联分析。结果  按照各量学参数支持度较高的前五位进行分析总结;刺激部位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运动区和顶旁1线;针具规格为0.30 mm×40 mm0.25 mm×40 mm0.35 mm×40 mm0.28 mm×40 mm0.40 mm×2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为6针、3针、10针、7针和8;留针时间为30 min68 h1 h40 min2 h;行针间隔为10 min15 min30 min×22 h5 min30 min;单次/每穴行针时间为1 min23 min2 min3 min30 s5 min;行针次数为1次、3次、2次、4次和6;每次行针时间为1 min6 min2 min3 min4 min;行针手法强度为捻转频率200/min、快速捻转、捻转频率100/min和捻转频率150/min;总治疗次数为20次、30次、40次、24次和60次。留针过程各量学参数关联分析呈长留针-大间隔-快捻转-短行针和短留针-小间隔-快捻转-长行针的特点,整个疗程支持度较高的主要量学参数组合为针具0.30 mm×4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610针、单次治疗总行针时间±5 min、捻转频率200/min、留针时间30 min和治疗总次数2130次。结论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刺激量尚无明确标准,仍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开展多因素量效和时效关系综合研究,以进一步建立量化标准。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郑应康,王东岩,董旭,等.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8):84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