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内容浏览 刊物阅读--2024第01期 正文
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于国强,孙婧妍,关莹,唐祎周,杨添淞,石光煜,冯秋菊,曹燚,吴壮,张良,李红伟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2, 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6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4)和造模组(42)。造模组建立VaD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常规针刺组(14)和经颅重复针刺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rTAS)(14)。造模成功后第2,rTAS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常规针刺组仅给予常规针刺手法;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以同等条件抓取及固定,不予针刺。采用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探索行为和自主活动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SYPMAP-2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中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减少(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逃避潜伏时间与穿越平台次数改变不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穿越格子数与后肢站立数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常规针刺组与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常规针刺组比较,rTAS组SYP、MAP-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模型组突触结构欠清晰,突触间隙模糊不清,突触小泡较少,突触前致密物质减少,胞浆内细胞器稀疏,线粒体变形肿大明显;rTAS组突触结构较完整,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分界清晰,突触前膜内囊泡较多,突触后膜均匀增厚,周边线粒体丰富、结构完整。结论  经颅重复针刺较常规针刺可能通过调控SYPMAP-2表达,更有效促进突触再生,改善突触可塑性,修复受损神经元,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于国强,孙婧妍,关莹,等.经颅重复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1):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