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伟丽,周彤,黄键澎,谢萌萌,许能贵,刘健华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健康受试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躯干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15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试验一观察电针上肢穴位对竖脊肌(erector spinae, ES)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3组试验,A组电针合谷穴,B组电针孔最穴,C组假针合谷穴。运用经颅磁刺激,检测干预前后对侧M1第一骨间背侧肌、桡侧腕屈肌及ES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ES的MEPs波幅升高者进入试验二。试验二为抑制背侧前运动皮层(premotor cortex, PMd)后电针上肢穴位对ES的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研究,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两组试验, D组采用抑制PMd配合电针合谷穴干预,E组采用抑制PMd配合电针孔最穴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对侧M1上肢脑区和躯干脑区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A组和B组干预后上肢脑区及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均较同组干预前显著增加(P<0.001,P<0.01)。A组干预后上肢脑区及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均明显高于C组,B组干预后仅躯干脑区MEPs总波幅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干预后上肢脑区最佳刺激点MEPs平均波幅及总波幅较同组干预前均显著增加(P<0.05)。D组和E组干预前后躯干脑区最佳刺激点的MEPs平均波幅及总波幅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状况下,电针合谷、孔最穴均可增强ES的皮质脊髓兴奋性,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Md可能参与其过程。
程伟丽,周彤,黄键澎,等.电针上肢穴位对运动皮层躯干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6):7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