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磊,李馨,张虎,付彩虹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T-MRI)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偏头痛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DT-MRI检查两组胼胝体,比较两组胼胝体各部分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比较观察组中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的胼胝体各部分的FA和ADC值,分析胼胝体各部分FA值对预测针刺疗效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的患者为89例,无效27例;有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高于无效患者(P<0.05);有效和无效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949和0.7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偏头痛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FA值可作为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的依据。
于磊,李馨,张虎,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预测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的价值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3,42(6):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