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萍萍,单倩倩,火琳嵛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火针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因未完成整个试验而脱落,最终观察组纳入42例,对照组纳入41例。对照组采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联合火针(疏解少阳补肾培元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听阈值、听性脑干反应指标(波Ⅰ振幅、波Ⅰ潜伏期和波Ⅲ潜伏期)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2.4%,高于对照组的29.3%(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值、波Ⅰ潜伏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基础上,电针联合火针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听力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
单萍萍,单倩倩,火琳嵛.电针联合火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5(4):471-475.